中草药艾有什么治疗作用?
现代医学研究:艾叶有散寒止痛、温经止血的功效,药理实验有抗菌作用、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,促进血液循环、扩张血管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;能抗凝血、降血脂、抗肝纤维化、保肝;并有杀虫止痒、祛湿止痒的作用。可熏烤其他穴位和整个背部,能有效预防感冒发生。
艾叶有明显的抗菌和杀虫作用;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杆菌、炭疽杆菌、链球菌、伤寒杆菌、结核杆菌、阿米巴原虫、钩螺旋体、毛蚶病毒等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。对丝虫、姜片虫、绦虫、蛔虫及钩虫等,也有杀灭效力。
艾炷直接灸的机制在于使灸疮的脓液渗入病灶部位,使病邪自然溃泄。《理瀹骈文》有“灸疮之脓,自顶灌入,随经流注,直达病所,溃脓自根而起”的论断。《冯氏锦囊秘录》一书中明确记载了“灸疮忌急于收口”的治疗原则和方法。一般经3-5日的停灸,伤口出现湿烂,继而红肿化脓,再行施灸,并外用祛湿、通络之药膏敷贴,促使局部大量流水或溃脓,其溃脓可随经络达全身,使全身产生灸疮。3-5日后,全身症状明显改善,各处灸疮也开始干燥结痂,可连续施灸,使全身各处的灸疮同时结痂。
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,认为可能与提高免疫功能有关。有人认为灸疮的脓液渗入病灶部位,“直达病所,溃脓自根而起”可能是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,使抗体和致病物质发生反应,产生了大量的组织液体渗出而为脓液,其与脓液的作用相当于中医“脓可消痈疽”、“以毒攻毒”等的观点。